(一)技術要點
目前,寧夏示范推廣的苜蓿青貯加工調制方法主要有青貯窖青貯和包膜青貯兩種。1.苜蓿(窖貯)青貯制作
以鮮苜蓿為原料,按照“適時收獲一適當晾曬(調節含水量)一摟集一切碎一裝入青貯窖(池)一壓實一密封”流程,加工調制優質苜蓿青貯。裝壓時,可按比例加入乳酸菌、纖維素酶和有機酸等飼草調制添加劑。
①適時收獲。收獲時間一般在初花期(20%開花)進行刈割,因天氣、設備和勞力等因素影響,刈割時間可從初花期提前至現蕾期(圖2-24、圖2-25)。
圖2-24現蕾期至初花期苜蓿
圖2-25機械適時收獲
②適度晾曬。刈割后,通過晾曬,調節苜蓿含水分量至45%~55%。晾曬時間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天氣等因素確定,天氣晴好時一般晾曬8~24小時,干旱地區晾曬時間可縮短至8~12小時。檢查含水量以苜蓿晾曬至葉片發蔫不卷即可,含水量過高、過低,對苜蓿青貯質量均有影響。晾曬好的原料要及時運送到青貯制作地點(圖2-26、圖2-27)。
圖2-26晾曬苜蓿鮮草
圖2-27含水率50%左右的苜蓿
③鍘短。將苜蓿原料用鍘草機切短至2~5厘米(圖2-28、圖2-29)。
圖2-28晾曬后鍘短
圖2-29大型機械撿拾鍘短
④貯存。將原料裝入青貯窖,每裝填約30~50厘米厚,立即攤平、壓實。為了提高青貯苜蓿品質,可加入適量飼草調制添加劑,見表2-9。原料高出窖沿50~60厘米后,上鋪塑料薄膜,覆土密封。
表2-9苜蓿青貯調制添加劑使用方法
注:各種添加劑用量和使用方法應以產品說明為準
青貯窖大小根據肉牛飼養量確定,每立方米容量700~800千克,每頭育肥牛每年需苜蓿青貯飼料600千克。
飼養規模較小的場(戶),可挖掘土質青貯窖,周圍用塑料薄膜覆蓋,池寬3米以上,池深根據地下水位高低確定,一般不超過2米(圖2-30至圖2-33)。
2包膜苜蓿青貯制作
包膜苜蓿青貯收獲、晾曬、摟集和切碎與苜蓿(窖貯)青貯制作方法相同,打捆和包膜采用專用設備。切碎打捆時,可添加乳酸菌、纖維素酶和有機酸等飼草調制添加劑。
①打捆。將切碎的原料裝入專用飼草打捆機中進行打捆(每捆重量約50~60千克)。
圖2-34苜蓿打捆 圖2-35苜蓿包膜
如需加入飼料添加劑,打捆前應與切碎的原料混合均勻(圖2-34)。
②包膜。打捆結束后,從打捆機中取出草捆,將草捆平穩放到包膜機上,然后啟動包膜機用專用拉伸膜進行包裹。包膜圈數為22~25圈(保證包膜在兩層以上)(圖2-35)。
③堆放。包膜完成后,從包膜機上搬下已經制作完成的包膜草捆,堆放整齊。堆放時不超過三層,地點應避光、遠離火源,并預防鼠害。搬運時要小心,避免扎破、磨壞包膜,造成漏氣。如發現包膜破損,應及時用膠布粘貼,防止因漏氣導致苜蓿腐敗。
3.取用
窖貯苜蓿,一般密封發酵45天后即可開窖使用。開窖時,應從窖的一端沿橫截面開啟,從上到下切取。按照每天需要量,隨用隨取,取后立即遮嚴取料面,防止暴曬。
包膜青貯一般需50~60天方可開包使用。飼喂時,將外面包裹的塑料膜、網或繩剪開即可。取喂量應以當天喂完為宜。
優質青貯苜蓿莖、葉形態分明,色澤呈暗綠色,氣味酸香,無霉變(圖2-36)。
圖2-36苜蓿青貯效果
4.飼喂
苜蓿青貯應與其他飼草料搭配混合飼喂。推薦日糧配方見表2-10。
表2 -10育肥牛苜蓿青貯分階段育肥日糧配方
(二)特點
①能在最佳收獲期進行適時、集中收獲,最大限度地減少牧草營養成分損失,提高苜蓿產量和品質。
②加工調制受氣候、天氣影響較小,減少損耗。包膜青貯苜蓿便于長距離運輸和商業化生產。
③苜蓿青貯消化率高,適口性好,保存期長,可保證青綠飼料的常年供應。
(三)成效
2009年以來,寧夏畜牧工作站在固原等18個市、縣(區)示范推廣了苜蓿青貯技術。加工制作苜蓿青貯飼料3.5萬噸,其中包膜苜蓿青貯1萬噸。制定了《青貯苜蓿調制技術規程》和《飼草包膜青貯加工調制技術規程》兩項地方標準。據測定,寧夏南部山區現蕾期到初花期收獲的苜蓿,經青貯調制,粗蛋白質達到18%~22%,比傳統加工調制方式高690~10%,達到了優質苜蓿品質要求。
(四)案例
2009年以來,固原市原州區富源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在寧夏畜牧工作站指導下,先后制作苜蓿青貯飼料300多噸。2011年7月,開展了苜蓿青貯飼喂育肥肉牛對比試驗。經90天育肥,結果表明:兩個試驗組“苜蓿青貯+玉米青貯”和“苜蓿青貯+玉米秸稈”,平均日增重分別達到1.31千克和1.18千克,對照組“苜蓿干草+玉米秸稈”日增重達到0.89千克,試驗組比對照組日增重分別高0.42千克和0.29千克,提高47%和32.8%,頭均新增純收入655元和580元。苜蓿青貯對肉牛肓肥具有明顯的增重效果。2011年底,合作社肉牛飼養量2850頭,戶均飼養肉牛11.7頭、總收入2.4萬元。其中,養牛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