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產業真正“牛起來”
摘要:為保障全縣牛肉產品質量安全,防止假冒,近年來,陽信縣大力推進肉牛標準化生產,建設質量可追溯體系。在源頭上,推進現代畜牧產業化示范區建設,先后發展起肉牛養殖專業化鄉鎮,培植養牛專業村,建立優質肉牛養殖、繁育基地。
陽信縣是有名的全國畜牧百強縣、全國農業標準化肉牛示范縣和黃河三角洲綠色畜產品生產基地,陽信縣積極探索創新發展模式,摸準肉牛產業發展規律,將傾力打造中國第一??h。陽信地處魯西北,人口約50萬,全縣年存欄肉牛超過27萬頭,年屠宰能力達120萬頭以上,冷鏈物流配送40萬噸,是天津、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牛肉產品主要供應地和輻射全國最大的肉牛養殖、加工集散地。帶動養殖、屠宰加工、運銷、餐飲行業等7萬人就業,肉牛產業已成為富民強縣的特色支柱產業。
肉牛在進入屠宰環節之前,都要經過嚴格的檢疫。另外,陽信縣還在全省率先建設了動物檢疫監督及畜產品質量監管中心風險防控示范點,實現了全縣畜禽無縫隙監控,創建了規?;B殖—畜禽屠宰—檢疫監管—廉潔勤政全過程信息化監管模式。目前,陽信縣肉牛產業形成了一、二、三產綠色完整循環產業鏈條,并成立陽信肉牛研發中心,下一步將重點打造中國陽信肉牛養殖重點發展區、肉牛屠宰加工及冷鏈物流配送區、皮革精深加工區、生物科技研發區和伊斯蘭風情小鎮生態畜牧示范區5個產業功能園區,推進陽信肉牛產業向千億元級產業集群邁進的目標,沖擊全國第一??h。
魅力民生增強群眾幸福感
惠民生解民憂,提升群眾幸福指數,是陽信縣的頭號“民生工程”。近年來,陽信縣撥響民生“大算盤”,堅持惠民生解民憂并施,每年圍繞就業、醫療、教育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確定“十件實事”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先后實施了群眾所急、所想、所盼民生工程。
陽信縣開展精準扶貧工作,2014年完成精準識別和建檔立卡,共計識別出省定重點貧困村133個、省定標準以下貧困人口41834人;經過兩年努力,成功減貧19268人,向著實現全縣脫貧目標邁出了堅實一步。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計建成廉租房740套、配租到戶605套,建成公租房2986套、配租到戶2229套。五年累計新增城鎮就業2.2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6.5萬人,2015年城鎮登記失業率2.3%。農村低保、城市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285元、470元;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總投資1.2億元的東西部中心敬老院建成使用,新建農村幸福院40處、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4處;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基礎養老金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85元。
以“十件實事”為載體,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全面兌現各項民生政策,五年各類民生支出累計達到71.9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85.4%。積極改善辦學條件,累計實施學校建設項目210個,總投資10.6億元;所有鄉鎮(街道)都建設了標準化幼兒園;實現了“平安校車”全覆蓋。醫療服務設施更加完善,鄉鎮衛生院全部完成規范化建設,新建標準化村衛生室150個。文化體育事業繁榮發展,洋湖鼓子秧歌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村級文化大院、體育健身廣場實現全覆蓋;競技體育水平明顯提高。
新興產業躍馬揚鞭
自“兩區”規劃實施以來,陽信縣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政策扶持為支撐,不斷加快電子信息產業化步伐。為響應國家大力發展“互聯網+”的號召,順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2015年,陽信縣電子商務產業園孕育而生,快速成長,全面運營后預計有200多家企業入駐,成為助推陽信經濟發展的一臺引擎。
近年來,陽信縣圍繞電子信息產業,在稅收、土地、資金等方面給予扶持。面對國家大力發展互聯網+,陽信縣政府著力扶持電商產業,著眼于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和轉型發展的機遇,電商成為產業轉型的著力點。從2015年9月注冊公司開始,山東陽信聚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組建了20余人的運營團隊,開始盤活租賃閑置樓宇改造成陽信縣電子商務產業園,占地面積8432平方米,建筑面積15300平方米。項目總投資達6000余萬元。陽信縣電子商務產業園的運營團隊,高標準高起點規劃電商產業園的布局。以電子商務為主線,從電商孵化、全網營銷、倉儲物流、創業培訓服務、人才服務、金融服務等服務模塊為各類企業及個人提供一站式綜合性運營服務的產業園區。陽信縣電子商務產業園全面運營后,預計吸引入駐企業200余家,直接或間接吸納就業人口2500余人。
上一篇: 養牛有哪些補貼你知道嗎?
下一篇: 中國生鮮牛肉行業發展歷程與現狀分析